支原体(Mycoplasma),也被称为霉形体,是目前已知的最小、最简易的无细胞壁原核生物,其直径范围在0.1至0.3微米之间,具高度多形性,能够穿透滤膜。这使得支原体成为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一种较为常见且难以检测的污染物。由于其能够形成丝状和分枝形状,因此被称为支原体。在细菌分类中,支原体属于柔膜菌门与柔膜菌纲,并细分为不同的目和科,包括广泛研究的支原体目和支原体科,主要涉及的属为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
支原体污染对细胞培养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已成为这方面中一个严峻的问题。根据保守估计,常规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率高达15%至35%,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95%主要由莱氏无胆甾原体、精氨酸支原体、口腔支原体、发酵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及猪鼻支原体引起。支原体在培养基上形成类似“煎鸡蛋”的菌落结构,而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及细胞膜为支原体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甚至能够穿透宿主的细胞膜进行寄生。
支原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细胞培养液或其成分(如培养基原料、血清和其他试剂)、实验室操作人员、细胞培养箱、液氮培养箱、空气中的颗粒和气溶胶、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密封不严的细胞培养物以及已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等。这些污染带来的危害包括:导致细胞制品在后续纯化过程中可能因未能有效去除支原体而被废弃,污染接触的所有相关设备和设施,甚至导致与感染细胞相接触的正常细胞受到污染等。
因此,定期进行支原体检测和去除工作,以确保细胞培养体系内无支原体的存在,是保障科学研究正常进行的重要举措。
在生物制药与细胞研究领域,支原体污染是一个亟需面对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可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产品的质量。支原体的检测对于确保细胞培养物和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支原体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荧光染色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qPCR(实时定量PCR)和代谢活性测定等。各类支原体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序号 | 方法类型 | 灵敏度 | 专属性 | 优点 | 缺点 |
---|---|---|---|---|---|
1 | 培养法 | 高 | 高 | 灵敏度高,药典推荐 | 需建立P2实验室,周期长达28天,存在交叉污染,部分菌株无法培养。 |
2 | 指示细胞法 | 高 | 低 | 药典推荐,成本低 | 需建立P2实验室,周期长达7天,灵敏度较低。 |
3 | NAT法 | 高 | 取决于引物/探针序列 | 简单快速,检测周期为1天,检测限可达0.5cfu/mL | 检测结果依赖于样本质量,可能有假阳性。 |
4 | ELISA法 | 中 | 中 | 实验简单、快速 | 依赖于抗体,存在局限性。 |
5 | ATP酶法 | 高 | 中 | 实验简单、快速,专属性好 | 需搭配荧光检测仪器,检测限达不到药典要求。 |
6 | 等温扩增法 | 高 | 中 | 实验简单、快速 | 分析结果易受样本基质干扰。 |
在建立适合的支原体检测方法时,应考虑检测结果是仅用于参考还是用于产品相关样本的放行,以及是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方法验证及可比性等。遇到产品放行的支原体检测,需使用药典规定的培养法或指示细胞法,或经过验证与药典方法可比的NAT法(如qPCR法)。对于日常检测或研发早期的细胞,快速支原体检测方法是首选,包括巢式PCR法、LAMP等温扩增法、qPCR法和ELISA法。
俄罗斯专享会294现推出针对支原体的检测产品,包括基于NAT(核酸扩增技术)的支原体检测试剂盒。这些创新的检测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检测支原体污染,保证细胞培养物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通过结合强大的技术平台和专业知识,俄罗斯专享会294致力于为生物医疗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信息方面,支原体PCR检测试剂盒(巢式PCR)可检测多达34种支原体,具备高灵敏度和强专属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产品在样本制备和检测过程中的操作简便,检测时长可缩短至2小时内,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负担,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保障。
在生物医疗行业中,确保支原体的检测与去除至关重要,而俄罗斯专享会294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原体检测解决方案,助力科研人员在探索与创新中迈向更高的标准。